標籤彙整: LUBEGARD

您怎麼選擇愛車的機油?

您會不會特別為您的愛車挑選機油?

不知道您的答案為何?我個人倒是幾十年來一直沒放棄尋找優質機油的機會,有機會就試試不同品牌,或者試用協力廠商所提供的測試機油。

這麼麻煩,所為何來呢?不都是機油嗎?有什麼差別?時候到,里程到了就換新的,不是嗎?

事實並非如此,在市場上能夠找到的機油,有品牌、產地、規格、配方,等等諸多變化,否則怎麼會有各式各樣的價格?

機油在引擎內部提供潤滑、清潔、散熱等功效,機油的優劣也影響引擎的運轉與壽命,以及性能。

曾經也遭遇過協力廠商前來大力推薦的高檔機油,一開口就說是牛、馬專用,無限級,油品高檔,售價也高檔…..

礙於介紹人的情面,姑且試之…..

結果,可能因為我的馬與他講的馬不一樣,所以,我實在沒辦法試出其高檔價格的價值。

白話一點講就是:你的機油說得好神,但,並沒有讓我覺得有好到價格可以拉高到這樣的檔次。

當然,也許該廠商進口量少,成本也就高許多,但無論如何,產品終究要面對市場上的消費者,如果你一公升 1000 元的機油,使用起來跟 700 元一公升的比不出明顯差異,多出來的 300 元是要用什麼話術來解釋?難道說是牛、是馬專用的就可以每公升多收 300 嗎?

更何況有些產品是行銷包裝出來的,看起來多有名氣多高檔,但,事實上也就是個貼標品牌,品牌公司根本也沒有煉油或者混調油酯的技術。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好奇我如何去篩選覺得好用的機油?

以下的方式純屬個人習慣,別拿什麼送哪個機關單位去檢測的說法來抬槓。

其實,與其說機油的優劣,倒不如說是某機油到底能否符合你的用車習慣與期待?

如果你的車上沒有什麼指標性的儀表可以參考,譬如:機油溫度表、機油壓力表。

假如沒有儀表參數可以看,那麼大概你只能憑感覺了,例如:

引擎運轉的聲音? 冷車啟動時、熱車之後,引擎運轉的音頻變化…..

引擎轉速的拉升? 引擎轉速提高的順暢度……

機油更換後,到再一次更換機油之間的引擎反應變化?

剛換新機油之後的感覺,能否持續到下一次的機油更換?…..

燃油耗用情況? 燃油的消耗有因為機油應用規格而產生變化嗎?……

長途駕駛時的引擎效能變化?剛上路車子還挺有力的,連續開個兩三百公里就覺得動力比較虛?….

以上這些,大概是一般車主可以憑自身感覺的情境。

BMW E46 M3 在引擎轉速表下方自帶機油溫度表,而轉速區內也有工作溫度的轉速限制提示排燈.

而我,剛好這二十餘年來,座車是都有機油溫度與機油壓力表的配置,如果您的車也剛好有,或者你可以透過某些 OBD 參數讀取 APP 來觀察特定數據,那麼您可以參考我如何利用這些數據配合自身的駕駛體驗,作為評斷機油合不合適於座車的依據。

首先,機油的壓力與溫度兩個數值本質上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說,當引擎一早發動當下,因為機油溫度低,這個時候的機油壓力數值是比較高的。

而隨著引擎工作溫度上升,機油的壓力值就會下降,直到機油溫度穩定,機油壓力理論上在怠速狀態下,也會穩定不再有明顯變化,當然,一旦您開車上路,引擎轉速上升與下降,機油壓力也會同步產生上升與下降的變化。

上述就是機油壓力與機油溫度兩者數據變化概略。

機油溫度與機油壓力在不同引擎轉速下的變化。

那麼可能你會聽說過,某某機油剛換時,感覺引擎反應不錯,車好開又有力,但好像開個兩三千公里之後,感覺就沒有像剛換的時候那麼好。

如果以上述的機油壓力與溫度的變化來解釋,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可能在相同的機油溫度下,運轉兩三千公里之後的機油壓力數值變得更低時,這個更低的機油壓力的實質影響,就會是您所聽到的感覺「機油衰退」了。

機油的性能衰退是理所當然,否則就不用定期更換了,但問題的癥結是機油衰退的速度與幅度,這些年我試過的機油,確實有使用兩千多公里之後就覺得該換的,也有持續開了 15000 公里而衰退幅度輕微的,這就是機油優劣的差異所在。

某日我的機油溫度 33 度時,機油壓力為 4.5 bar.

當然,里程數並非是機油衰退的唯一變數,假如您是激烈操駕(跑賽道)或是引擎發生過熱情況,這些都可能加速機油效能的衰退。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發生在柴油引擎上,若您的柴油車長期短程使用,或者都在市區走走停停,柴油微粒過濾器 DPF 的再生程序頻繁卻又未能完成,您的柴油引擎曲軸箱內將會混入一定數量的柴油,時間越長,柴油的量越多,而引擎曲軸箱內的機油若混入了大量的柴油,會是什麼態樣?在此就不多解釋了。

又或者,在相同的機油溫度,相同的機油規格,相同的使用里程,不同的品牌也可能比較出不一樣機油壓力表現,例如:同樣是 10W40 在相同的機油溫度 85 度,在相同的引擎內, A 牌的機油壓力是 1.2 Bar 而 B 牌的機油壓力是 0.8 Bar,以這樣的情況來看, A 牌的機油特性是優於 B 牌的機油。

機油衰退的一個參考就是機油壓力變得越來越低,假如機油壓力的數值,在剛新換油時,一直到再次換油的區間,都很穩定的在特定的數據下而沒有過多的變化,這樣的情況就可以視為該機油的特性能夠常態保持穩定,這樣的機油您就比較不會體會到所謂的「機油衰退」現象。

等到機油溫度 93 度時,機油壓力降到 1.5 bar.

在這個部分,不同的機油規格,不同的使用里程,不同的機油溫度,都會讓數值有變化,所以,您如果要用車上的儀表數據來評斷,建議您要分次去記錄數值的變化,例如,剛換新油時、行駛一千公里時……. 習慣去記這些儀表的數據,就能幫助您更客觀地找到合適的機油。

插花一下,在過往自然進氣的 BMW M 引擎,總會要求使用 10W60 這種規格的機油,如果您有機會觀察這種機油在儀表上的數據變化,就不難發現在機油溫度極高 (激烈操駕) 的情況下,機油壓力仍會保持在一定程度的數值,目的就是不希望機油壓力在高溫下過低而使引擎內部的潤滑保護喪失。

不過,現今渦輪當道的引擎,配合新的機油規範,又強調機油必須在冷啟動時的瞬間提供高流動特性,藉以保護渦輪組件。這就是為何我前面提到的是要找一款合適您座車的機油,而不是單單找一款好的機油,無論如何,機油必須先是適合您的座車,才能再進一步篩質量。

當然,如果您夠細心,聽引擎聲也是可以找到機油合不合適的差異。

就舉上個月底我自己的車換機油的事來當例子,大概行駛了 5000 公里後更換機油,這更換前的機油是某歐洲品牌再加上 Lubegard 陸伯嘉 引擎機油保護劑的添加,相信有車友在先前的文章內看過這一段描述,基本上,這 陸伯嘉引擎機油保護劑 的添加,確實有效解決了我 V8 引擎的冷啟動內鏈條異音,這個問題如果您也是開 V8 引擎的車,可能在高里程後就更容易遭遇到,也能感同身受。

結果,為了再一次測試這所謂「世界上最優質的潤滑劑」,到底是不是廠商的誑語?這次的機油更換也就沒有再使用機油添加劑,而是單純換新的機油。

返家後車子停了一個晚上直到隔日上午,地下室的溫度大概也就是20多度,至少也比冬天暖活許多,結果發動引擎的瞬間……[啦….] 大概 1 秒吧,引擎內鏈條潤滑不足與滑軌摩擦的聲音又再次出現…….ooxx##。

您大概知道我接下來要說什麼了……,是的,雖然我已經使用了我覺得很優質的引擎機油,但是,我還是又再加了一瓶「世界上最優質的潤滑劑」,而且我自己試驗的結果,這個優質的表現從倒入引擎內到更換新的機油之間,一直是持續的至少維持了 5000 公里。

因為,添加後的隔日再試,鍊條聲就不再出現……

V8 引擎的正時鏈條

如果您也有類似的困擾,您可以試試看,不同的機油或是潤滑劑,對您的愛車引擎所產生的變化與影響。

補充一點,儀表板上的水溫並不能完全代表機油的溫度,這兩者是不同的數值特性,千萬不能混為一談。

對了,如果您的愛車還在原廠保固年限內,建議您還是在原廠更換該廠所使用機油,這樣可以避免被車廠特別註記。

不只是你,包括你的車都覺得很冷。

天氣這麼冷,你有發現嗎?

一早發動引擎,引擎內部的滴滴答答聲音變得明顯了……

一上路,變速箱的跳檔似乎變得有些勉強,轉速得比往常拉得高些,或者行駛距離要長一點…..

其實,以上這些情況都很容易在車輛很久沒發動,或者環境溫度比較低的時候發生。

在引擎部分,停了一個晚上,引擎內部的潤滑油多數都已經回流到引擎下方的油底殼處,重新發動引擎,在引擎內部的機油幫浦將潤滑油抽出加壓通過引擎內部的油道,噴灑在預設好的位置,其實是需要一點時間,才能夠隨著引擎本體的溫度升高,潤滑油的流動率提高,達到預期的機件潤滑與清潔效果。

這整個過程的初始到引擎工作溫度達到預期,機油的黏度規格以及環境溫度影響著整個過程的快慢。簡單的說,天氣越冷,機油的黏度越高,整個過程的時間就會越久,也因此,在天冷的時候,一早發動引擎,引擎內部因為潤滑不足所產生的機件雜音,就會變得明顯,而且出現的時間拉長。

一直到引擎熱了,這些雜音才會漸漸消失。為了讓大家對於機油在引擎內部潤滑流動的過程有更清楚的認識,我在網路上找到一段動畫短片,透過下面這則短片,大家應該更能瞭解機油在引擎內部的潤滑過程。

機油在引擎內部的潤滑過程


近年來,許多新世代的引擎都要求用低黏度的機油,某部分的因由是希望引擎能夠因為機油的低黏度,而使得冷啟動的瞬間,能夠有較高的機油流動特性,滿足引擎以及增壓器的潤滑。很多人都會提到冷車發動引擎的當下,最傷引擎也就是這樣的引擎冷啟動潤滑問題所導致。

而相同的,在低溫氣候,自排變速箱也同樣受到影響,氣溫低也使變速箱油的油壓與流動特性影響了變速箱的換檔,這也是寒冷天候一開始把車開上路時,會覺得變速箱的跳檔時機似乎有別於一般時期的原因。

當然,只要行駛一段路程之後,隨著變速箱油的油溫升高,檔位的切換就會回歸正常。

上面提到的情況,在這幾十年駕駛的幾輛 BMW 上都發生過,基本上我都將其視為天候變化的正常現象,也因此,在夏季與冬季,我會選用不同規格的機油,例如:夏季使用 10W60 而秋天的最後一次機油保養,可能就會改用 5W30 或 0W40 來準備,目的也就是希望在冬天的時候,低黏度的機油能夠在引擎冷啟動時給予較快速的潤滑,藉此保護引擎。

至於,冷天的變速箱跳檔問題,就真的沒招了,只能一上路慢慢開,等溫度上來才能拉高轉速來避免冷車跳檔的衝擊感受。

ZF 自動變速箱示意圖

不過,2020 年除了新冠疫情讓人處處有驚奇之外,在年底的時候也讓我遭遇到一個推翻過去幾十年印象的神奇事件。

這段時間的幾次低溫,我的車都沒有發生過往的問題,引擎的冷啟動不再有雜音 (機油使用了 10W60),變速箱的跳檔跟夏天一樣,也絲毫未有延遲,那種原本預期一早上路的首次換檔不順,卻根本沒發生過,這真是讓我覺得太神奇了。

到底怎麼回事?這個 2020 與 2021 的入冬後的幾個月內其實低溫的日子不少,但原本冬天該發生的車況卻完全不是過往那種態樣。

有追蹤我個人粉絲頁的車友應該約略記得去年 10 月左右,我推薦了 Lubegard 陸伯嘉 – 世界上最優質的潤滑劑。沒錯,還真的就是因為這個牌子的潤滑劑,讓我的車在今年低溫的冬天,徹底推翻了我的過往經驗。

在 10 月份,我的引擎機油還是 10W60 ,一方面車子年紀大了(1994出廠),一方面天候寒冷的冷啟動,引擎內部的正時鏈條,氣門頂桿會因為機油黏度高,而產生一點雜音,這種情況我是早就習以為常,反正冷車不拉轉速,等引擎工作溫度上來,一切都會變好。

後來,我自己測試 Lubegard 陸伯嘉 採用 LXE 液態蠟酯 專利的引擎機油保護劑,也因為要測試天候變化下的產品特性,索性就不換機油,試試高黏度的 10W60 與該引擎機油保護劑,在冬天到底能有什麼表現?

結果,添加保護劑後的引擎順暢度令人驚艷,相信有不少車友自己試過都已經感受到了,而在我自己的車上,冷啟動情況下的引擎雜音消失了,也有車友試了添加後不使用車輛幾天過後,再次發動引擎時,也一樣聽不到引擎冷啟動的雜音。

可以很確定的,這引擎機油保護劑的附著特性很好,確實可以在冷啟動過程中保護引擎減少摩擦,即使是低溫氣候,也同樣有效。 

Lubegard 陸伯嘉 引擎機油酯類保護劑

過去幾十年來,我是很少使用機油精這一類的產品,因為,我總是挑選品質可靠的引擎機油,在我的觀念裡,甚至我告訴我的客戶,機油品質夠好的話,其實是不太需要再添加機油精之類的添加劑。但,這次,我必須承認,我的觀念也許該修正了,因為品質好的機油,確實可以提供穩定的潤滑與清潔效果,但是這專利的 液態蠟酯 技術卻提供了機油所無法提供的更深層潤滑保護。

其實,過往工作經驗中,不乏廠商提供各式各樣的油精試用,但最常見的就是,效果曇花一現而無法持久,在剛開始添加的時候可以體會到效果,隨著哩程數增加,機油變髒,機油添加劑也莫名的失去效能。

但這次在我自己車上實際使用的結果,Lubegard 陸伯嘉 採用 LXE 液態蠟酯 專利的引擎機油保護劑,倒是一直都維持相同的效能,直到昨天我更換機油之前,這幾千公里都感受得到,即使是最近讓本島下雪的低溫,一早的冷啟動,或是下班時停在露天停車場幾個小時之後的冷啟動,引擎都沒有出現過去曾有的冷啟動雜音,這是相當難能可貴的。

當然,變速箱我也添加了 Lubegard 陸伯嘉 採用 LXE 液態蠟酯 專利的 ATF 自排變速箱油保護劑,我的目的只是希望透過這個保護劑的添加,獲得變速箱的換檔平順與減少變速箱油溫過高的情況。

結果這次的低溫寒流出現,卻讓我突然在某天清晨發現,過去低溫清晨一上路的第一次變速箱換檔延遲的情況,怎麼不見了?越是沒出現,我越是想認真體驗。

幾天下來,這情況確定了,這個超級 LXE 液態蠟酯技術,居然可以搞定過去幾十年已經覺得反正只要天氣冷,就會發生的變速箱油溫過低所導致的換檔延遲現象,在這幾天的一早出門,變速箱的換檔就像夏天一樣,沒什麼不一樣的,還真的有點不太習慣。

Lubegard 陸伯嘉 ATF 自排變速箱油酯類保護劑

寫到這裡,又是冗長一篇…..  但,我還沒提到 Lubegard 陸伯嘉的冷卻系統處理劑可以快速降溫的感受….. 這個等有空時再聊….

對了,最近一年油電車開始火熱起來,一個小小的提醒,當車輛屬於油電混合動力,車上的引擎往往擔負著輸出較大動力時的動能,這樣一下電能,ㄧ下引擎的交換動力輸出模式,對引擎來說,可能比普通的傳統燃油車會需要更多一層的潤滑保護,因為,油電車的經濟效益是建立在引擎不需要持續發動著,可是,當需要引擎啟動時,幾乎瞬間就需要引擎以積極的形式運轉來彌補電能的推力不足,這個時候 Lubegard 陸伯嘉 採用 LXE 液態蠟酯 專利的引擎機油保護劑,可以保護引擎在任何情況下的瞬間啟動,減少機件磨損。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關於 Lubegard 陸伯嘉 的產品,官網 www.lubegard.com.tw 有更清楚的介紹。

變速箱油到底是換還是永久免換?


(置入文)

這是一個老問題,網路上、客戶間、或是媒體製作單位,這個話題總是沒定論,一方支持者說天底下哪有不用換的潤滑油?而另一方則是堅持原廠說不用換的說法。

這個問題如果問我,我個人意見是前者:當然在某個時間條件下,必須更換變速箱油啊,而且這所謂需要更換變速箱油的保修工序,還必須細分是哪一個世代的變速箱?哪一種變速箱?包括該變速箱使用哪一種變速箱油?然後還得考慮用車環境、習慣,等等。

許多的條件,影響更換變速箱油的基礎,也非三言兩語能夠解釋得清楚,所以,這個問題就跳過,不多講了。

ZF 8HP 變速箱


但,事情沒完。

可能部分車友聽過我講過一個故事,關於兩瓶變速箱油精,讓我少翻修一個變速箱的故事

這件事在最近有了新的發展。

話說那是保修廠還沒被地主收回去之前的發生的事,某日一輛 BMW E65 735i 的變速箱開始出現換檔頓挫,不如新車的平順,因為是老客戶了,車主明講這車其實也沒常開,平時如果天氣好,他都騎 BMW 機車上班,但變速箱也就確實出現了換檔的頓挫感受,來公司找我去試車,並想聽聽我的看法。

其實,從 BMW 改用 6 速自排,甚至是接下來的 8 速自排,都有一個情況產生,那就是這些 BMW 都已經比過去 5 速自排的車安靜,整個車輛的設計都往靜肅的方向走,加上變速箱較多的檔位,因此,在正常情況下自排變速箱的進退檔平順,而只要是變速箱開始出現所謂的換檔頓挫,車主其實都很容易感受到這樣的突兀。

曾經聽過笑話一則,某日某 BMW 車主滑行準備停等紅燈,就在停下的瞬間,他感覺車尾被追撞了,立馬下車準備破口大罵是哪個 87 車距沒保持?就這樣撞上來時,赫然發現後車距離他的車尾還超過一公尺的距離,沒有任何人追尾上來…… 

而,該車主感受到的那個撞擊,其實也不過就是變速箱在車速緩慢後的自動降檔所產生的頓挫衝擊。一點不誇張,等哪日您的 BMW 出現變速箱故障時,你就能體會那個衝擊感。

BMW E65 735i

因此,在我與客戶去路試 735i 的變速箱跳檔情況之後,換檔的頓挫雖不至於大到像是被追撞,但情況也就確實可以判定變速箱已經開始不正常了,而且頓挫感將會越來越明顯。

一般來說,在遭遇到這類的自動變速箱異常,大概會有幾種可能現象:

A、入檔後的傳動銜接震動感過巨。
B、入檔後的傳動銜接感覺延遲 (通常可能是入 R 檔後車會動要等久一點)。
C、車速上升的升檔頓挫。
D、車速下降的降檔頓挫。

這裡指的傳動銜接是指入檔後,引擎的力量是不是立即的傳遞,而頓挫也就是一個撞擊式的跳檔感受。

通常在遭遇到上述這些情況,大都可以歸類是變速箱有問題,這個時候儀表板並不一定會產生所謂的齒輪驚嘆號圖示,告訴你車子的變速箱進入緊急模式,但,車主大都可以感受到車子似乎有某些問題。

齒輪驚嘆號,大概都是提示變速箱控制進入保護程式

變速箱修理的方式很多,價位也有多種,但,這就不是一個很便宜的花費,因此,在這類的故障出現,可能以幾個方式來解決:

A、刪除變速箱電腦的調整適應值,讓電腦重新針對換檔時的閥體壓力調整做出新的調整。
B、更換變速箱油與濾網或者修復變速箱的漏油,因為自排變速箱的換檔關鍵是變速箱油,油量的短少或是油質的劣化,都會影響換檔的平順。
C、翻修變速箱。

當時,老客戶一聽翻修變速箱可能需要近 10 萬的費用,當然心有遲疑,一方面考慮車輛殘值,一方面也就是沒有天天使用。因此,我給客戶另一個建議就是,先換變速箱油,外帶加兩瓶變速箱油精,看看是否能夠讓輕微的換檔頓挫感消失。

為何當下我會做此建議?

除了換油比換翻修變速箱的費用低之外,其實我確信變速箱油精是可以解決某些問題的。

ZF 5HP30 變速箱

這就得輕描淡寫一下自身的經驗,幾年前有一段時間,我車上的 5HP30 變速箱老是會給我出一個狀況,就是每當車子熄火好一陣子之後(冷卻了),重新發動行駛,變速箱都很正常,感覺不出有什麼不 ok 的,但是,只要我開上一段時間之後,例如,下班從公司開車回到家,約莫也就是一小時內的車程,到了地下停車場,把變速箱檔位排入 R 的當下,變速箱就會給我來個「重擊」式的頓挫,幾乎每天回到家都要這麼來一下。

當然,我判斷這變速箱的問題應該就是跟溫度有關,在同時期的 5HP18 變速箱,原廠的規範是只要使用 ATF III 的自動變速箱油就可以,但 5HP30 變速箱的原廠規範是 殼牌 LA 2634,而非 ATF III。

問題應該就是出在我用了 ATF III 的變速箱油,甚至後來為了解決問題,改用 5HP19 規範的長效變速箱油,也只讓頓挫感減輕,無法完全消除。

E34 的古裝照


我的估計,這變速箱油在我行駛一段時間之後,隨著溫度上升,到回家停車時,就可能是最高溫度,而當下的變速箱油壓大概是最低的,因此,就會在入 R 檔時,出現撞擊感。

(一個簡單的觀念,潤滑油的油壓會隨著溫度產生變化,溫度低時油壓高,溫度高時油壓低。)

這個問題在我嘗試換幾種不同規格的變速箱油後,情況會產生變化,直到後來我找到變速箱協力廠所銷售的某款日系車使用的變速箱油,標示與殼牌 LA 2634 相容,才獲得大幅度的改善,變成偶爾會稍微出現入 R 檔的輕微頓挫,這表示變速箱油的耐溫似乎比較好。

剩下的這輕微頓挫,當時就歸類在變速箱已經老了,幾十萬公里的運作,總有些間隙,油封硬化之類的……  至少,一切都好太多了,對的變速箱油終究讓 5HP30 變速箱有比較健康的運行。

能在網路上搜尋到一張自己 2013年被別人拍到的照片的機率有多少?

直到某日,協力廠商業務代表來訪,推薦一款自排變速箱保護劑,說是加到變速箱之後可以軟化內部油封之類的…..  當然,這類事能親身體驗再推薦給客戶使用,必定是比較保險的。

我自己的車,一次試了兩瓶,因為該物的使用建議是 3L~3.5L 添加一瓶,而 5HP30 整體有 10 公升左右的變速箱油量,我一次用兩瓶並不為過,沒想到,這個變速箱保護劑根本性的解決變速箱的頓挫,這大概是添加後開了二週左右的時間,某日我突然發現,入 R 檔的頓挫感沒再出現過,而前進檔的跳檔似乎也銜接的更溫和,難道我變速箱內的閥體油封都因該保護劑而恢復彈性了?

事實是也沒有實際的拆下前後比對,但,駕駛感受最直接,變速箱的順暢與偶發的頓挫消失,讓我對該自排變速箱保護劑的效果感到滿意。

在這樣的體驗之後,凡是進廠更換變速箱油的,我都會跟客戶提一下,然後把變速箱油精的添加,作為更換變速箱油的標配,不管是四、五、六、八檔的變速箱,一律加兩瓶。

所以,溝通後,735i 客戶同意先換變速箱油並添加油精,然後再觀察狀況是否改善。

交車後的第三天,客戶來電了,說車子的情況變好,頓挫感變得輕微,他已經可以接受…..

就這樣,兩瓶油精推翻了一個變速箱翻修的業績……..呵呵…

忘了哪一集節目,我隱約的提過這個故事,節目播出後居然接到觀眾的來電,問我節目中沒講清楚的油精是什麼?後來,該觀眾也在使用之後,認同我的說法,他也解決了他的變速箱問題。

而事情就是這麼巧,近期與同業洽談業務合作的過程中,赫然發現,這讓我很推薦的自動變速箱保護劑,原始的生產製造廠商居然是同業委託我代銷的公司!

原裝的最好!當然,光是這自排變速箱油保護劑的效能就足以讓我答應同業的代銷委託。

應該這麼說吧,我遭遇到了自排變速箱保護劑的原始生產廠商,就是這兩天部分車友看到的 LUBEGRAD 陸伯嘉,該公司採用 LXE® 液態蠟酯技術的自排變速箱油保護劑,就是解決我自己以及客戶的 735i 變速箱問題的變速箱油精,其中差異是該公司自己的包裝 296ml 就能對應 10 公升左右的變速箱油,等於我的 5HP30 只需要使用一瓶就可以,至於先前他牌的包裝為何 300ml 只能對應 3 ~ 3.5L 的變速箱油,這我就不得而知了。

採用 LXE®技術的自排變速箱油保護劑


這個變速箱保護劑強調使用專利的 LXE® 液態蠟酯技術,可以讓變速箱油的溫度不會有過熱的問題,因為業內的變速箱業者都知道,現今讓變速箱產生問題的原因,有很高比例都是因為變速箱的溫度過高,導致變速箱油過熱,而日積月累的使變速箱產生損傷。因此,控制變速箱油溫是能夠保護變速箱正常運行的關鍵因素。

據說這個取代抹香鯨油的 LXE 液態蠟酯技術,除了獲得某些品牌車廠的認可之外,還是某些變速箱翻修廠家的秘密武器,藉此來避免變速箱翻修後的保固需要(耐用度提升)。而且,這幾天我還試用了該公司的引擎機油保護劑與水箱冷卻液處理劑,真是個個都是驚奇!

根據廠方公布的技術資訊來看,除了 CVT,DCT 和 Ford F 型(1986和更早的型號)的自排變速箱之外,都可以使用這瓶自排變速箱保護劑。想進一步了解可以點選這裡參考官網的資料,記得看 紅色 標示。

特別是如果你正因為變速箱出現些微頓挫現象而傷腦筋,或是你正打算擇期更換變速箱油,你都可以試試這個保護劑,也許可以像我那位 735i 的客戶一樣,省了一大筆翻修變速箱的費用。

更多關於這液態蠟酯技術的保護劑資訊,可以參考臉書的粉專:Lubegard 陸伯嘉

順帶一提,以下是 ZF 公司針對旗下 8 速變速箱,更換變速箱油的官方技術資訊,

At very high operating temperatures, the oil ages faster than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Examples:
Many trips at high speeds
Many trips while towing a trailer
Sporty driving

Depending on the driving style, ZF recommends a transmission oil change every 80,000 to 120,000 km or after eight years at the latest.

在很高的工作溫度下,機油的老化速度要比正常條件下快。
例子:
高速旅行
拖曳拖車時的長程旅行
運動型駕駛

根據駕駛方式,ZF 建議每 8 萬 至 12 萬 公里或最晚八年換一次變速箱油。

而如果你要問我怎麼看這個建議,我個人的看法是在本島,特別是都會區,其實變速箱在塞車過程的散熱是很困難的,因為車輛自然撞風的機會少,散熱效果就差了,再加上走走停停往往就是掛檔踩著煞車,這也是變速箱溫度降不下來的因素之一,時間一久,變速箱油能不劣化嗎?

再怎麼說,換變速箱油的費用都低於翻修變速箱的價格,所以 4 ~ 6 萬公里都是可以考慮更換變速箱油,當然,如何決定也還是得看用車環境與駕駛習慣。

前面提到我答應同業的代銷委託,您若對這個液態蠟酯技術感興趣,可以點選下列的連結,謝謝,假如對產品應用有疑問的,也歡迎與我聯繫,我當盡力為您解答。

Yahoo 奇摩拍賣

蝦皮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