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年後首個上班日,2/7 22:00 在 TVBS 地球黃金線節目,我們聊了關於,您過年期間長途使用車輛、或者根本沒使用車輛,又或者年前沒有時間進廠保養,等等相關的車輛保修議題,感謝大家收看!下列的連結是本集節目的網路版,謝謝大家!
分類彙整: 保養觀念
天啊 我爽呆了!

夜深人靜,其實最適合講鬼故事了,調一杯「推進器咖啡」(熱美 + 12y 單一純麥),配上網路上的音樂,自然是氣氛良好。
是的,今晚就花點時間來講個鬼故事好了,不對,子不語怪力亂神,應該說是見鬼了的故事好了。
話說自去年某日起,詳細時間已不可考,我的 M60B40 開始出現後曲軸油封滲油的狀況,一如所有的 BMW 一樣,油封這種東西是時間到了就會硬化,然後密封性就不好,當然,會發現通常都是車子頂高起來,引擎下方就有些濕潤現象。
因為,已經沒自己的場子,加上常需要東奔西跑,所以,對於這曲軸後油封滲漏問題,也就是一直隱忍著,原因無他,對這輛車來說,因為是八缸引擎,變速箱又是 5HP30 的大寶,在 E34 車底分解這兩樣東西確實有一些難度,沒有太多的工作空間,硬著來,引擎腳墊大概會被拉裂。 所以,拖吧,原本我還期待某日也許有個幾日的出差,可以讓車子進廠做必要的修繕,但,疫情的沒完沒了,出國是不容易的,加上又忙新的項目,車子是沒有多餘的進廠檢修時間。 相信有很多車友可能也有類似的遭遇,要用車的時間很長,要讓車輛進場的時間很難抓。
故事講到這,接下來可能講到最後,會沒朋友了,因為這見鬼的事將會對一些同業或多或少造成一些影響。就這樣,一路一直拖著,機油少了就補一點吧,這也不難,就這樣幾個月之後,嘿嘿,5HP30 也開始從扭力轉換器這頭開始滲油,變速箱前油封滲漏,而且速度還不慢,沒有很久的時間,整個變速箱油底殼都是濕的,變速箱油一路從油底殼前面往後飄,飄上中段的兩個觸媒轉換器上,跑一跑停等紅綠燈開窗都能聞到變速箱油與機油在觸媒殼上被加溫後的味道。
你有聞到嗎?你現在聞到的話,就是你見到鬼了。
因為這個問題的惡化,讓我不得不認真考慮,必須真的安排一下,也想既然把變速箱卸下,要不順便來個翻修整新再裝上,就當她最後一次的整新?問了變速箱翻修廠,沒東西可以交換,必須原件翻修,這意味工時要拉長,不是三天兩夜就能出廠… 不然,找一個變速箱來縮短工時?變速箱也在嘉義等著北送…….。
就在幾乎要選好日子的時候,國外訂的新產品到了,「密封修復劑」,說真的十幾二十年在這個圈子內,什麼止漏劑沒看過?也就是可能有點用處,但通常不一定有用的。但,反正就是已經這裡漏那裡滴的,試試也行,就算壞了事或是沒效,反正原本就得拆修了。就這樣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以每瓶對應六公升的配比,我用了三瓶,分別按比例倒在引擎內、變速箱內、動力方向機油壺內,順便請技師把變速箱油底殼的油漬用化清劑整個清洗一遍。
我想其實洗了還是會再弄濕的,因為止漏劑就算有效,應該也要跑一段時間,讓油封從滲漏,轉變成漏一點點,從漏一點點,變成漏很少很少,但,油底殼洗一洗總可以有個可觀察的依據。
因為,反正也就是試試,拍照?不必了啦,兩週後再撐起來看一次就知道有效沒效了,所以,洗乾淨也沒拍照,沒洗之前也沒拍,我下意識覺得可能這玩意有點效果,但也就是有點效果,要不漏了?怎麼可能呢?難道開保養廠的都是瘋子嗎?
假如你是保養廠的業者,你千萬別拿這個東西來糊弄你的客戶!
就這樣我在這兩週內來回台中兩次,在北部跑跑就不計了,基本上跑個一千公里左右應該是有的。
所以,2022 年的第一個工作日,我就迫不及待的想把車頂起來看看有沒有比較不濕了?這樣我的進廠計畫或許可以延到農曆年後,因為最近實在忙,車子不能隨便送去保修廠停幾日,那我事情都不用弄了。
其實,把三瓶這玩意餵她喝下之後,車子開起來就有點不太對,因為我倒了三個地方,所以,每個地方都有點不一樣的反應,我知道是這玩意造成的,但基於要不要推薦這東西,必須有實際的測試,這樣才知道行不行?不行就不推薦了,免得傷了自己的信譽,所以,硬著幹也要撐過至少兩週,可以的話撐到有空進廠維修再說。
所以就在昨天 1/3 我把車子頂高起來看看實況,結果見鬼了!!!!!真的差點沒去廟裡收驚!
變速箱油底殼是乾的!
變速箱油底殼是全乾的!
變速箱油底殼是一滴油也沒沾上!
真是有沒有那麼誇張啊?但就真的是那麼誇張,整個變速箱油底殼維持剛洗過的樣子,沒有任何沾到油的現象,觸媒上也沒有油漬。真是太不可思議了,從沒見過止漏劑有這種神蹟,真是有夠離譜的,甚至我懷疑引擎汽門油封可能都恢復了彈性,因為前面提到的有點感覺不同,都是很正面,一切都滑順的感覺,包括變速箱的換檔。
特別是這「密封修復」講得清楚了,可以用在任何 SEAL 上,就本島維修技術的認知,SEAL 通常是解釋為「油封」,一瓶搞定所有的遺憾,但,不可以用在煞車或燃油系統上!!!
好了,見鬼的故事講完了。
假如,你的車有某處在滲油,你也跟我一樣沒時間把車送修,那麼這是一個機會,你可以試試看會不會見到鬼。不過,話說在前,這絕對是治標不治本的手段,但這手段的效果真是令人開眼界了。
底下的連結可以買到這瓶多功能密封修復劑,想試試就下標訂購吧。
天啊 我爽呆了! 真的……
同場加映,下面這段影片是行駛約 5000 公里後,再一次把車子頂起來看的情況,一切都還是乾的。訂購連結在影片下方。
歲末年終整備 暖氣沒有怎麼辦
2021.12.27 TVBS 地球黃金線節目的網路版本。
車用晶片、維修工時
2021.12.14 TVBS 地球黃金線節目的網路版
熱到受不了! 天熱傷車雷區大檢驗
這是 2021.10.02 WIN WIN 跨界大贏家 節目的網路版。
感謝製作單位的邀約,這集節目討論了,隔熱紙的挑選,解決夏天開車的妙方,冷氣系統的檢查,維修工單的刪減項目取捨。
謝謝大家的收看。
省油.耐用.扭力大 汽油車.柴油車該怎麼選 ?
2021.09.03 感謝 TVBS 地球黃金線的邀約,參與這次的議題探討。
以下是節目的網路版,謝謝大家的收看。
如果您對節目中的討論有任何疑問,可以到 臉書的粉絲頁 留言給我。
車用冷氣空調的清潔
相信許多人都明白這一件事,就是每年車廠都會通知你,可以安排時間進廠進行冷氣空調系統的健康檢查,除了檢查冷度夠不夠?濾網是不是該更換?也可能推薦一個冷氣系統的清洗專案給你,這個時候要不要進行這個清洗專案?這就是您需要自行評估的一件事。
我車上的冷氣系統髒嗎?有異味嗎?清洗什麼?用什麼方式清洗?方法手段很多種,費用不一,效果也不一,你可能會懷疑:真的每年都需要清洗一次嗎?
感謝 TVBS 地球黃金線 製作單位的邀約,我們針對這個議題有廣泛的討論,在新冠疫情的當下,車廂內的空調系統清潔,尤為重要,甚至你有沒有家人一上車就會打噴嚏?咳嗽?這些有可能出自你愛車的冷氣空調的原因。
以下是 2021.06.21 當日節目的網路版。
您怎麼選擇愛車的機油?
您會不會特別為您的愛車挑選機油?
不知道您的答案為何?我個人倒是幾十年來一直沒放棄尋找優質機油的機會,有機會就試試不同品牌,或者試用協力廠商所提供的測試機油。
這麼麻煩,所為何來呢?不都是機油嗎?有什麼差別?時候到,里程到了就換新的,不是嗎?
事實並非如此,在市場上能夠找到的機油,有品牌、產地、規格、配方,等等諸多變化,否則怎麼會有各式各樣的價格?
機油在引擎內部提供潤滑、清潔、散熱等功效,機油的優劣也影響引擎的運轉與壽命,以及性能。
曾經也遭遇過協力廠商前來大力推薦的高檔機油,一開口就說是牛、馬專用,無限級,油品高檔,售價也高檔…..
礙於介紹人的情面,姑且試之…..
結果,可能因為我的馬與他講的馬不一樣,所以,我實在沒辦法試出其高檔價格的價值。
白話一點講就是:你的機油說得好神,但,並沒有讓我覺得有好到價格可以拉高到這樣的檔次。
當然,也許該廠商進口量少,成本也就高許多,但無論如何,產品終究要面對市場上的消費者,如果你一公升 1000 元的機油,使用起來跟 700 元一公升的比不出明顯差異,多出來的 300 元是要用什麼話術來解釋?難道說是牛、是馬專用的就可以每公升多收 300 嗎?
更何況有些產品是行銷包裝出來的,看起來多有名氣多高檔,但,事實上也就是個貼標品牌,品牌公司根本也沒有煉油或者混調油酯的技術。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好奇我如何去篩選覺得好用的機油?
以下的方式純屬個人習慣,別拿什麼送哪個機關單位去檢測的說法來抬槓。
其實,與其說機油的優劣,倒不如說是某機油到底能否符合你的用車習慣與期待?
如果你的車上沒有什麼指標性的儀表可以參考,譬如:機油溫度表、機油壓力表。
假如沒有儀表參數可以看,那麼大概你只能憑感覺了,例如:
引擎運轉的聲音? 冷車啟動時、熱車之後,引擎運轉的音頻變化…..
引擎轉速的拉升? 引擎轉速提高的順暢度……
機油更換後,到再一次更換機油之間的引擎反應變化?
剛換新機油之後的感覺,能否持續到下一次的機油更換?…..
燃油耗用情況? 燃油的消耗有因為機油應用規格而產生變化嗎?……
長途駕駛時的引擎效能變化?剛上路車子還挺有力的,連續開個兩三百公里就覺得動力比較虛?….
以上這些,大概是一般車主可以憑自身感覺的情境。

而我,剛好這二十餘年來,座車是都有機油溫度與機油壓力表的配置,如果您的車也剛好有,或者你可以透過某些 OBD 參數讀取 APP 來觀察特定數據,那麼您可以參考我如何利用這些數據配合自身的駕駛體驗,作為評斷機油合不合適於座車的依據。
首先,機油的壓力與溫度兩個數值本質上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說,當引擎一早發動當下,因為機油溫度低,這個時候的機油壓力數值是比較高的。
而隨著引擎工作溫度上升,機油的壓力值就會下降,直到機油溫度穩定,機油壓力理論上在怠速狀態下,也會穩定不再有明顯變化,當然,一旦您開車上路,引擎轉速上升與下降,機油壓力也會同步產生上升與下降的變化。
上述就是機油壓力與機油溫度兩者數據變化概略。

那麼可能你會聽說過,某某機油剛換時,感覺引擎反應不錯,車好開又有力,但好像開個兩三千公里之後,感覺就沒有像剛換的時候那麼好。
如果以上述的機油壓力與溫度的變化來解釋,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可能在相同的機油溫度下,運轉兩三千公里之後的機油壓力數值變得更低時,這個更低的機油壓力的實質影響,就會是您所聽到的感覺「機油衰退」了。
機油的性能衰退是理所當然,否則就不用定期更換了,但問題的癥結是機油衰退的速度與幅度,這些年我試過的機油,確實有使用兩千多公里之後就覺得該換的,也有持續開了 15000 公里而衰退幅度輕微的,這就是機油優劣的差異所在。

當然,里程數並非是機油衰退的唯一變數,假如您是激烈操駕(跑賽道)或是引擎發生過熱情況,這些都可能加速機油效能的衰退。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發生在柴油引擎上,若您的柴油車長期短程使用,或者都在市區走走停停,柴油微粒過濾器 DPF 的再生程序頻繁卻又未能完成,您的柴油引擎曲軸箱內將會混入一定數量的柴油,時間越長,柴油的量越多,而引擎曲軸箱內的機油若混入了大量的柴油,會是什麼態樣?在此就不多解釋了。
又或者,在相同的機油溫度,相同的機油規格,相同的使用里程,不同的品牌也可能比較出不一樣機油壓力表現,例如:同樣是 10W40 在相同的機油溫度 85 度,在相同的引擎內, A 牌的機油壓力是 1.2 Bar 而 B 牌的機油壓力是 0.8 Bar,以這樣的情況來看, A 牌的機油特性是優於 B 牌的機油。
機油衰退的一個參考就是機油壓力變得越來越低,假如機油壓力的數值,在剛新換油時,一直到再次換油的區間,都很穩定的在特定的數據下而沒有過多的變化,這樣的情況就可以視為該機油的特性能夠常態保持穩定,這樣的機油您就比較不會體會到所謂的「機油衰退」現象。

在這個部分,不同的機油規格,不同的使用里程,不同的機油溫度,都會讓數值有變化,所以,您如果要用車上的儀表數據來評斷,建議您要分次去記錄數值的變化,例如,剛換新油時、行駛一千公里時……. 習慣去記這些儀表的數據,就能幫助您更客觀地找到合適的機油。
插花一下,在過往自然進氣的 BMW M 引擎,總會要求使用 10W60 這種規格的機油,如果您有機會觀察這種機油在儀表上的數據變化,就不難發現在機油溫度極高 (激烈操駕) 的情況下,機油壓力仍會保持在一定程度的數值,目的就是不希望機油壓力在高溫下過低而使引擎內部的潤滑保護喪失。
不過,現今渦輪當道的引擎,配合新的機油規範,又強調機油必須在冷啟動時的瞬間提供高流動特性,藉以保護渦輪組件。這就是為何我前面提到的是要找一款合適您座車的機油,而不是單單找一款好的機油,無論如何,機油必須先是適合您的座車,才能再進一步篩質量。
當然,如果您夠細心,聽引擎聲也是可以找到機油合不合適的差異。
就舉上個月底我自己的車換機油的事來當例子,大概行駛了 5000 公里後更換機油,這更換前的機油是某歐洲品牌再加上 Lubegard 陸伯嘉 引擎機油保護劑的添加,相信有車友在先前的文章內看過這一段描述,基本上,這 陸伯嘉引擎機油保護劑 的添加,確實有效解決了我 V8 引擎的冷啟動內鏈條異音,這個問題如果您也是開 V8 引擎的車,可能在高里程後就更容易遭遇到,也能感同身受。

結果,為了再一次測試這所謂「世界上最優質的潤滑劑」,到底是不是廠商的誑語?這次的機油更換也就沒有再使用機油添加劑,而是單純換新的機油。
返家後車子停了一個晚上直到隔日上午,地下室的溫度大概也就是20多度,至少也比冬天暖活許多,結果發動引擎的瞬間……[啦….] 大概 1 秒吧,引擎內鏈條潤滑不足與滑軌摩擦的聲音又再次出現…….ooxx##。
您大概知道我接下來要說什麼了……,是的,雖然我已經使用了我覺得很優質的引擎機油,但是,我還是又再加了一瓶「世界上最優質的潤滑劑」,而且我自己試驗的結果,這個優質的表現從倒入引擎內到更換新的機油之間,一直是持續的至少維持了 5000 公里。
因為,添加後的隔日再試,鍊條聲就不再出現……

如果您也有類似的困擾,您可以試試看,不同的機油或是潤滑劑,對您的愛車引擎所產生的變化與影響。
補充一點,儀表板上的水溫並不能完全代表機油的溫度,這兩者是不同的數值特性,千萬不能混為一談。
對了,如果您的愛車還在原廠保固年限內,建議您還是在原廠更換該廠所使用機油,這樣可以避免被車廠特別註記。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